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净土教言》讲记(二)

    共的功德。以前上师如意宝去新加坡的时候,把那里的珍宝店几乎都找遍了,就是为了寻找红宝石。为什么呢?因为上师当时在修一种怀业自在的法,将红宝石带在身上,能使身心获得自在、调伏烦恼、成就红本尊等,有很多...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的清净刹土充满信心,有了信心自然会生起想要往生的意乐,有了这种意乐自然会经常祈祷、观想佛刹,并将所作的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。若能具足这些条件,虽然我们暂时是具足烦恼的众生,但却能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330326655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47)

    菩萨戒,自己也承诺“从今以后我要度化众生,调伏烦恼”,但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真正行持呢?非常困难。我们也看得出来,那些没有护持自心的人,到了最后,守持戒律、利益众生的誓言全部荡然无存。 所以一个人...我们的心非常不听话,犹如闪电、云雾、暴风、海浪一样瞬息万变,随外境而转,因此一定要善于调伏。如果不能调伏的话,就不能护持好菩萨学处。 世间上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,或学习大乘佛法,或学习小乘佛法,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638367991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50)

    贪嗔痴充斥的人群当中,修行人可能相对好一点,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调伏烦恼,虽然调伏的程度各不相同,但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一致的。而在社会当中,人们整天都被贪嗔痴所转,除此以外生活基本上没有实义。如果处于这样恶劣...散于他处,被外境所转而没有真实调伏,身体和语言的这些苦行功德不大。 彻见诸法的佛陀一再强调:如果心没有专注而只是身语上的勤作,如转经、绕塔、磕头、念诵等,这些没有任何功德。是哪一部经里说的呢?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648437994.html
  • 《现证庄严论》学习笔记

    位阶段,二是达到能熟现观,就是通过加行道乃至作后心的修行渐次地调伏烦恼,逐渐断除烦恼,能接近解脱功德圆满是能熟现观,这是大乘加行道阶段。然后是殊胜现观,即得法不退转相,并能引发法、报、化三身的殊胜功德...对治的境界,包括善等十一法。此修行所缘可以摄世出世间、有为无为的一切法境上的种子。  以上所依和所缘又称为“种子成熟发心”。  (6) 修行所为。即菩萨为彻底断除二障而发心修行,因菩萨还有烦恼尚未完全...

    宇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047220.html
  •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

    正确了知由八正道决定能通向涅檠,然而于修行中更能观察原无众生从今世死,去到后世;亦无有能远离生死,转入涅槃者。四、出相。菩萨正确了知八正道是能调伏烦恼,至于清净,然而于修行中更能观察亦无能调伏者。菩萨...获得解脱。佛教说人生苦痛的因由是在于有能招集苦痛的不合理的思想(烦恼)和行动(业)。人们认为人生是永恒的而贪爱这永恒的人生(后有爱),这便是苦的生因;认为人生是快乐的而贪爱这快乐的人生(喜贪俱行爱)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269467.html
  •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释

    法性见所摄之行为,乃贤善也。知此,则舍弃三毒烦恼所摄之恶行,以出离心、慈悲心、法性见等做为缘起诸法之引导,于如幻法规中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而自净其意,调伏烦恼。如是业障递减,性德倍显,身心渐渐调顺,终必契入...觉。觉之即无。修行妙门唯在此也。故虽备修万行。唯以无念为宗。但得无念之心。则爱恶自然淡薄。悲智自然增明。罪业自然断除。功行自然精进。于解则见诸相非相。于行则名无修之修。烦恼尽时。生死即绝。生灭灭已。寂...

    达磨祖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686607.html
  • 佛教禅定

    涅槃的七种不同涵意:   a) 涅,不;槃,织。我们不应以烦恼线而织出生死轮回之布。必须以精熟的专注力来调伏烦恼。   b) 涅,不;槃,覆。此处指的是法身不覆藏的本性。这是经由圆满佛陀的智慧开示...众生本具,但却不能了知其所有。若要亲证此本具的自性,必须修习“人无我”观及“法无我”观。   b) 有余依涅槃。烦恼障已被摧毁,但是所知障仍存,这是小乘所成就的涅槃。证得有余依涅槃后,除了有形的肉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65886954.html
  • 《修心七要》略释(五)

    减少烦恼烦恼少了,修行自然就会有进步,所以,初发心的凡夫,首先应以自己的修行为主,通过精进修行来调伏烦恼,并培养出更完备的能力,这样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,这也是大乘菩萨的最终目的。 总而言之,...菩提心的功夫还不到家而已。 正因为如此,所以不论是佛经还是高僧大德的诀窍中都指明:凡夫当以修行为主,度化众生则以证得一地以后为宜。究其因,即由于凡夫还没有彻底调伏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,没有对境时...

    阿底峡尊者[耳传] 恰卡瓦尊者[编辑] 慈诚罗珠堪布[讲授]

    |修心七要|胜义菩提心|世俗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3275892445.html
  • 大乘四念处与南传四念处(二)

    ,而他们的短期出家多数是修四念住、调伏烦恼。禅修中心之用途:1.平时纾压2.密集禅修3.夏令营4.短期出家   结语:面对这样的一个五浊恶世,希望大家未来少事少业、少欲知足,少去人多的地方,多多的...指导。请参考班迪达禅师所著《就在今生》,P.32-P.33。   密集禅修时应注意事项:   世人为求事业的成功都必须全力以赴,何况努力用功,以期了断烦恼生死大事的尊贵的瑜伽行者(Yogi)!瑜伽...

    智中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292989.html
  • 止的修习

    身心安定,自然能调伏烦恼,产生防非止恶的功效—即定共戒。有了定的基础之后,便可在安稳的心境中观察诸法的事理,生起智慧。如阿姜查说:“心借由专注一个禅修主题上而达到平静,这就是奢摩他(止)。”“你必须...者,谓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,不守根门,食不知量,不勤精进,省减睡眠,不正知住而有所作,於所修断不勤加行,随顺生起一切烦恼,身心昏味,无堪任性。睡眠者,谓心极昧略。掉举者,谓因亲属(国土、不死)寻思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止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14740821.html